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研讨会在郑召开
作者:书剑 冬艳 发布时间:2014-04-18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研讨会在郑召开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致辞
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副主任陈兆虎致辞
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主持

4月9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位豫剧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豫剧的个性化保护、两岸豫剧交流合作、豫剧“走出去”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此次研讨会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副厅长康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省内艺术家和台湾豫剧团主创人员,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副主任陈兆虎,台湾豫剧团团长彭宏志,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曾永义等专家以及来自河南豫剧院、济源市豫剧团等地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在致辞中说,台湾豫剧团走过了61年的路程,培育了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为代表的,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活跃在整个两岸舞台上的杰出团队。在今后的发展当中,作为理论研讨会的主持者、承办者,我们要采取大家的建议、意见,推动两岸豫剧事业发展得更好。

豫剧需要不断去创新

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曾永义说:豫剧从一个剧种在同一个时空里面,分作三种不同的层面。第一种就是还保留相当多的原生态,也就是说这个剧种比较传统、原始的这种面貌为第一层次。第二种,就是它是继续迎合这个社会时代,还有也照样能够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里面,所以它还可以用这种艺术来丰富、提升当代人的这种艺术心灵。第三种就是现在艺术家常常喜欢做的,要创新。往往就是从西方汲取一些观点或者艺术说法,希望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剧种的基础之上,又能开创一个新的剧种出来,那么可以说推陈出新。

豫剧应加强个性保护

豫剧个性保护和加强它的个性是什么?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梁周敏说:豫剧有这么大的受众来接受它,而且能够不断地根深叶茂来发展,原因是豫剧承载了中国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起源于河洛文化,反映的是大众情怀。它的文化主导是受中国千年艺术形态的主导价值,也就是儒家文化。它更多反映的是儒家文化的情怀,所以我觉得它能够作为一个主导的意识,有这种文化基因,它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也能被官方所接受,能够被官方所推动、容纳和接受,这也是它一个重要的特性。豫剧反映的是老百姓礼仪、风俗、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它和中原大地是密切相关的。

开拓台湾豫剧的另一个甲子

台湾豫剧团团长彭宏志说:台湾豫剧团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面临过两次曾经濒临解散的危机,一个是在1965年,一个是在1996年。在我们前辈的支持下,这个豫剧团持续地保留在了台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到2011年的时候,从一个附属团队升格变成一个团。那么在升格的过程里面,其实有喜有忧。我是去年8月1号接这个团队,我在这里说,感谢能够让台湾豫剧团能够延续到今天这个局势。我想台湾豫剧团在台湾的发展史上应该还能够再创造另外一片精彩的团队发展史,开拓台湾豫剧的另一个甲子。

让豫剧艺术更加多元化

在谈到豫剧存在传统剧目流失、地域流派特色消减等现象时,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说:当前豫剧发展中一些独特的行当、技艺正在消失,一些新创作的剧目也失去了豫剧家常口语的俏皮乡土味,转而追求一些所谓的新腔新调,这样反而失去了豫剧最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应该强调发展“大豫剧”的概念,尊重传统豫剧艺术,并扶持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艺术,让豫剧艺术更加个性化也更加多元化地发展起来。

为豫剧创造更多世纪风华

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刘慧芬以台湾新编豫剧《梅山春》为例,讲述了当前戏曲剧本与小说、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的经验。台湾豫剧团艺术顾问赵明普说:台湾豫剧团60年过去了,在下一个60年如何发展,首先就要多排演我们的传统古装老戏、旧戏,要配制优秀演员。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蔡欣欣说:我们应该回过头来,从原汁原味的老戏中萃取精髓,然后从这里面重新打磨,相信版本开新,会为豫剧创造更多的世纪风华。

让豫剧常态性计划性地走出去

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编剧孟华就如何让豫剧保持常态性计划性地走出去作了深入探讨。他说,一是创作具有世界性的豫剧故事性剧目,跨越语言上的一些屏障,用我们的旋律,我们的唱腔,征服外国的观众。再者要注重创造性的发展,刚才台湾陈芳教授讲的“豫莎剧”太好了,这都是创造。再一点应注重第三形态的豫剧,我说这个第三形态就是弱化音乐,欣赏你的身段,欣赏你的整体美。

来源:河南文化网访问次数: